S&H表達性治療中心

好文分享

【多鼓勵,少讚美】李繡妙/諮商心理師

『哇,你長的好漂亮喔!』、『哇,你好可愛喔!』,相信這樣的話語你我都耳熟能詳,也常是我們看到別人的小孩時,最常有的立即反應。然而這樣再平常不過的生活話語是其來有自,或只是形同街坊鄰居遇到時,慣常的一句『呷飽嘸?』的社交問候,可能是需要身為大人或是主要照顧者需要多思考的。
    在個人的發展歷程裡,幼年的自我概念與對自己的想法皆尚未建立起來,幼童對於『我自己』這個人的理解,是來自於我這個人以外的『其他人』給的反應或評價所形塑,也就是別人怎麼看我,怎麼說我,會變成幼童怎麼看待自己的一種觀點。這樣的情形要一直到學齡階段,隨著認知的學習與發展到抽象思考階段,孩子才會開始有區辨能力,知曉那些是我自己的樣子,那些是別人的誤解。
    然在筆者的心理實務工作裡,發現大多數人在幼年從他人處吸收,關於自己不論是正向或是負向的的觀點,常會隨著個人成長而相伴左右,即使當事人覺察到該評價成為限制個人發展的僵化觀點,當事人努力想要轉化,改以較適當且彈性的觀點替代,也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有可能。
    在諮商裡有種和兒童工作的方式叫做「遊戲治療」,在滿佈不同類型玩具的治療空間裡,心理師做的其實就是跟隨孩子的遊戲內容,給予適切且具體的回應。比如曾經有個孩子在遊戲室裡,嘗試要剪紙,但因手部肌肉的發展尚未健全,剪刀的把握還不是很好,剪了很多次紙的型狀都不如預期,初期孩子很容易就放棄不再剪。後來有一回他並沒有放棄的一次又一次嘗試,我帶著佩服的心情回應「哇,你試著剪了一次又一次,真的很有耐心」,就其願意鍥而不捨的努力給予回應,接下來幾回的互動過程裡,遇到不同的遊戲挑戰,這孩子也開始願意嘗試,同時會主動的對我說「你看,我一次又一次的弄...」、「你看,我都沒有放棄...」,孩子對於自己的信心與掌握度也開始有所提升。
    【鼓勵】,回應孩子的是一個真實,且當下的確是彼此都看到的具體發生部分,讓孩子知道自己被鼓舞的,是經由自己實作得來,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努力且靠自己可以實踐的方向;而像「你好漂亮」或「你好聰明」的讚美,這類外貌、智能發展等無法自主掌握或是實作可得的回應,只是空泛讚美,虛空的讓孩子無從把握也無從努力起。
    讚美還會帶來另外一種過度自我澎脹的潛在危險,比如孩子從小就常聽到別人說「你好棒」,然他不曉得自己棒的部分是什麼,在人際互動或自我表現裡,會以為自己什麼都很棒,然而人總有擅長與不擅長處,在現實環境裡總會遇到挫折,若凡事都以「我好棒」的自我認同因應之,可以預期的是這「我好棒」,未來遇到表現不如自己預期或是他人回應不如過往時,會產生自我認知和現實衝突的失調,又若無法轉化自身受限的認同,可能會感到挫敗連連。
    鼓勵,是實在的;讚美,是虛無的。讓我們在陪伴孩子的過程裡,多給出實在的鼓勵,別再輕易的給出那抓不著也握不住的讚美了!!
 
撰文者:李繡妙/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