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表達性治療中心

好文分享

如何處理幼兒的分離焦慮 (撰文: 吳櫻菁/旅美資深諮商心理師)

         去年我開始轉換職場 ‚  到一個公立社區小學特殊教育混齡教室工作   ⃘ 開學時在幼稚園新生出入的通道上總是可看到許多超萌的畫面。有的孩子笑容滿面精神飽滿的邁向教室, 有的害羞怯憐憐的走著,也總有幾個淚水在眼框打轉 的孩子頻頻回頭和媽媽依依不捨,更有幾個是嚎啕大哭聲嘶力竭的哭喊我要媽咪媽咪。我們的教室中有個小男孩 一直到開學三個月後他每天早上仍然總是要低聲啜泣 媽咪媽咪 一番, 每個月週五一小時家長到校參與教學,當他母親離開後, 他總要像面對生離死別的哭一場。 幼兒與兒童的分離焦慮對主要照顧者〈通常是母親 〉、對學校中的老師都帶來一些考驗 。有的母親會被孩子的哭泣控制而會有不必要的罪惡感,老師則須讓哭泣不要影響到繼續的教學 。有些拒學症案例都和分離焦慮症有關聯。所以如果能在入學前協助孩子有足夠安全感與自信來包容他自己的分離焦慮,那孩子就可以更快樂的邁向新旅程的學習。
 
一 、【分離焦慮】不等於是【分離焦慮症】(Separate anxiety disorder)
         其實分離焦慮是每一個小孩都會經驗到的正常情緒經驗 。簡單的說分離焦慮是當孩童與主要照顧者〈 常理下是母親分開時〉會有的不舒服的情緒。所有的嬰兒 從出生六個月開始 就會想要緊緊和母親依附在一起 , 因為母親是嬰兒有求必應的衣食父母,是嬰兒安全感的主要來源 。所以當母親離開嬰兒的視線時, 他本能的就用哭來召喚母親快點回到身邊 來,這樣的情節在嬰兒發展發至七、八個月到一歲 多時是很自然的。隨著年齡增加幼兒分離焦慮會慢慢趨緩 ,但每個兒童當與父母親分開太久時,也都仍然會有不舒服與失望的情緒。簡單的說幼兒會有分離焦慮是正常的,只有當父母親無視或過度補償幼兒的分離焦慮情緒、分離後環境〈托育環境〉對幼兒有傷害、分離經驗處理不洽當、家庭中有嚴重關係衝突、父母親本身有未處理完的依附創傷議題等這才會讓幼兒的分離焦慮症有發展的溫床。這就像我們大人面對生活挑戰會又焦慮情緒 ,有時我們深刻體會到焦頭爛額的滋味,但我們不一定有焦慮症。只有到焦慮情緒以瑄賓奪主的影響到生活作息 、人際關係、與就學就業適應且持續達六個月以上 ,那就須正視問題,尋求家庭醫生與心理專業工作者的協助 。所以分離焦慮是健康正常的情緒,我們要作的是給孩子足夠心理能量與為他建構安全保育環境,鼓勵他用自己步伐慢慢發展獨立探索世界的勇氣。
 
二、 如何協助幼兒活出獨立的喜悅
1. 父母親不要失去自己正常的生活步調
父母親要相信孩子不僅有分離焦慮的情緒也有發展出獨立個體的需求,所以父母親不要怕孩子有分離焦慮就失去自己的生活,把所有時間都和孩子泡在一起。這樣只會演變成沒品質的家庭生活。重要的是要確保自己不在時托育的人是穩定有品質的照顧者。
 
2. 預備孩子熟悉將托育的人或機構
美國人很多是請 babysitter,我們則是請親戚朋友特別是長輩幫忙照顧。父母最好是邀將托育的人與自己的孩子有一起熟悉互動的機會後 再把孩子托人照顧。同時父母需協助受托育的人了解孩子的生活習慣與特殊偏好。這將有助於孩子受托時有穩定有品質的托育環境。
 
3. 給孩子準備一個有安全感的東西作為轉換期的信物
不管是泰迪熊、小被被、洋娃娃都好,是孩子平日裡喜歡的東西就可以,可以作為在分離時的一種安撫的信物。
 
4. 不要不告而別
要預告你會外出的時間讓他有心理準備。
 
5. 了解孩子因分離會又不舒服的情緒
大人會因被了解而有心情的轉化,幼兒也是一樣。所以別忽視孩子的分離焦慮的表達,試著同理但不是被操控或被激怒。
 
6. 可以多跟嬰幼兒玩躲貓貓的遊戲
 
         總之雖然快樂的母親仍有可能要面對先天氣質上敏感多愁善感的孩子帶來的挑戰,但不快樂的母親很難養育出陽光開朗自信健康的孩子。在過去遊戲治療師的經驗中許多分離焦慮症兒童都跟家庭嚴重衝突(父母失和 媽媽與奶奶失和) 或有重大失落或創傷經驗有關。如果你正在讀這篇文章,你知道現在家庭的壓力或過去原生家庭未解決的問題壓得你喘不過去,在你想解決孩子的分離焦慮問題前,我愛的叮嚀是你要先處理自己內心中的混亂與勇敢的面對外在環境中的掙扎。幼兒的分離焦慮是依賴與獨立的一場平衡,要能協助幼兒能處理分離焦慮,大人本身在獨立與依賴的平衡是基本的助力。

 (撰文: 吳櫻菁/旅美資深諮商心理師,紐約公立小學特殊教育老師)